大家好,我是你们的老杨,一个立志用脚丈量地球、用嘴吃垮景区的旅游博主,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成都武侯区——一个既能让你穿越回三国,又能让你在咖啡馆里拍Ins风大片的神奇地方。
武侯区有15个街道,官方说法是“辖15个街道”,但其中4个(肖家河、芳草街、石羊、桂溪)被高新区“借走”了,这感觉就像你买了一盒巧克力,结果邻居顺手捞走了几颗,你还得笑着说:“没事,咱武侯区大气!”
区政府驻扎地,名字自带画面感,第一次听到“浆洗街”,我以为是古代专门给关羽洗战袍的地方,后来才知道,“浆洗”真的是指洗衣服,这条街在明清时期是成都的“洗衣一条街”,相当于现在的“美团洗衣”集中营。
如今这里最出名的是武侯祠和锦里,武侯祠是诸葛亮的主场,但老杨要提醒各位:别对着诸葛亮雕像许愿“升职加薪”,毕竟他老人家自己也是“出师未捷身先死”,锦里的小吃嘛,价格比成都其他夜市贵30%,但来都来了,不吃根“刺客级”糖油果子怎么发朋友圈?
红牌楼是川藏线的起点,以前是藏区同胞进城的“打卡点”,现在这里最热闹的是“红牌楼广场”,但别指望能看到“红牌”,毕竟成都人连“春熙路”都能念成“村西路”。
老杨推荐去“红牌楼老火锅”,老板是个藏族人,锅底辣得能让你看见松赞干布在向你招手。
簇桥以前是成都的“乡镇顶流”,现在依然保留着菜市场和五块钱的理发店,这里的“簇桥冒菜”是本地人的隐藏菜单,老板会问你:“要微辣、中辣还是四川辣?”——选微辣,除非你想体验“菊花喷火术”。
四川大学在这儿,所以整条街都飘着书卷气和奶茶味,望江楼公园是薛涛的主场,这位唐代才女不仅诗写得好,还发明了“薛涛笺”——相当于古代的“限量款手账本”。
老杨建议:在望江路拍照,一定要拿本书当道具,哪怕你手里拿的是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。
《成都》唱火了小酒馆,但玉林可不只有酒,这里的“玉林串串香”是成都串串界的OG,老板的口号是:“吃不辣?那你来成都干啥?”
晚上可以去“白夜酒吧”,点一杯“诗人特调”,然后假装深沉地写两句打油诗:“玉林的夜,微醺的风,我的钱包,又瘦了一斤。”
虽然叫“火车南站”,但这里早就不是火车站了,现在是高端写字楼和“打工人咖啡”的聚集地,老杨在这儿迷路三次,最后靠“星巴克店员”指路才逃出来——果然,咖啡因才是现代人的指南针。
名字听着像山西,其实是成都的“晋阳”,这里的“晋阳夜市”是吃货的天堂,推荐“烤脑花”,口感像豆腐脑,但吃完后智商会不会涨就不好说了。
机投桥没有桥,只有一堆汽修厂,据说名字来源于“飞机投弹”,但老杨更相信是“手机投屏”写错了,这里的“机投蹄花”是一绝,炖得烂糊,吃完感觉能一脚踢翻三国时期的木牛流马。
金花桥以前是城乡结合部,现在依然是——但多了几个网红奶茶店,老杨在这儿买了杯“金花特饮”,喝完后发现就是糖水加色素,但拍照好看啊!
名字很吉利,但实际存在感略低,这里的“华兴煎蛋面”是老成都的味道,老板说:“我家煎蛋面祖传三代!”我问他秘方是啥,他神秘一笑:“多放蛋。”
武侯区的15条街道,就像15道川菜——有的麻辣,有的回甜,有的让你吃了想哭(辣哭的),老杨的建议是:带好手机、胃药和一颗不怕迷路的心,毕竟在成都,迷路也能遇见火锅店。
别忘了关注老杨,下期我们聊聊“青羊区是如何用一碗肥肠粉征服世界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