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街溜子、旅游特种兵、以及在家躺平但心在远方的朋友们,大家好!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老杨,今天咱们不聊什么“诗和远方”,就聊聊成都成华区那11条街道——没错,就是那些你每天路过却从没仔细瞅过的地方。
成华区,成都的“东北老工业区扛把子”,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文艺青年和吃货的打卡圣地,区政府蹲在猛追湾街道,但老杨今天要带你们逛的可不止这一条街,咱们从“猛追湾”开始,一路溜达到“二仙桥”,保证让你笑到岔气,还能顺便发个朋友圈装文化人。
猛追湾,名字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追杀现场,实际是成华区的“心脏”,区政府在这儿,但老杨劝你别想着去“猛追”公务员办事——排队能让你追到怀疑人生。
不过猛追湾可不止有政府大楼,这儿还有成都著名的“339电视塔”,晚上灯光一亮,活像一根巨型荧光棒,老杨建议晚上来,站在塔下仰望,感受一下“人类的渺小”,顺便发个抖音配文:“今天终于知道什么叫‘高不可攀’了。”
府青路,听着像某个朝代的老街,但其实这儿是成都打工人聚集地之一,为啥?因为房租便宜啊!老杨曾经在这儿住过一个月,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“府青路生存法则”——早上抢共享单车,晚上抢烧烤摊。
推荐打卡点:府青立交桥,站桥上往下看,车流像蚂蚁搬家,而你,就是那个看蚂蚁的“无聊人类”。
双水碾,听着像某种古代酷刑,但实际上这儿是成都苍蝇馆子的聚集地,老杨最爱的一家“双水碾串串香”,老板脾气比锅底还辣,但味道是真的绝。
温馨提示:吃完记得多喝水,否则第二天你的肠胃会像被“双水碾”过一样酸爽。
万年场,一听就觉得能长命百岁,但实际上这儿是成都老牌商圈,老杨每次来这儿逛街,都感觉自己像个“万年穷鬼”——看啥都想买,看啥都买不起。
推荐打卡:万年场夜市,在这儿你能见到成都最野的砍价现场,大妈们讨价还价的功力,堪比武林高手过招。
双桥子,听着像情侣约会圣地,但实际上这儿是成都老工业区改造的文艺街区,老杨曾经在这儿拍过一组“假装在798”的照片,发朋友圈后收获了人生最高点赞——虽然被北京朋友无情拆穿:“这桥还没我家门口的天桥长。”
跳蹬河,听着像某种极限运动,但实际上这儿是成都悠闲生活的代表,河边茶馆林立,大爷们喝茶下棋,一副“世界与我无关”的淡定,老杨试过加入他们,结果因为不会下象棋,被大爷们嫌弃地赶去旁边嗑瓜子。
二仙桥,成都网红地名,因为“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”的梗火遍全网,老杨每次路过这儿,都能看到一堆人站在路牌下拍照,表情虔诚得像在朝圣。
温馨提示:二仙桥没有神仙,只有一群等着看你能不能“走成华大道”的吃瓜群众。
保和,听着像某种中药,但实际上这儿是成都夜宵聚集地,老杨曾经在这儿连吃三天火锅,最后胃痛到怀疑人生,终于明白“保和”二字可能是反讽。
青龙,听着像玄幻小说里的神兽,但实际上这儿是成都老小区集中地,老杨曾经在这儿迷路,问路时一个大爷指着前方说:“往前走,见到那条‘青龙’就到了。”结果老杨找了半天,发现大爷说的是——一条名叫“青龙”的巷子。
龙潭,听着像有龙出没的水潭,但实际上这儿是成都新兴文创区,老杨曾经在这儿逛过一家“龙潭文创园”,结果发现最文创的东西是——厕所门口的“请勿随地吐痰”标语,还是用毛笔写的。
白莲池,听着像江南水乡,但实际上这儿是成都的城乡结合部,老杨曾经听说这儿有个“白莲池公园”,兴冲冲跑去,结果发现池子里的水比老杨的存款还浅。
成华区这11条街,名字一个比一个唬人,但实际上每条街都有自己的烟火气,老杨的建议是:别光看名字,得亲自来溜达。
送大家一句老杨的旅游哲学:“旅游不在于你去过多少地方,而在于你能在朋友圈编出多少故事。”
好了,今天的成华区街溜子指南就到这里,咱们下期再见!迷路了别慌,大不了打个车说——“师傅,去二仙桥,走成华大道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