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都 > 正文

成华区11街道奇遇记,从猛追湾政府到爆笑地名的欢乐探险

大家好,我是你们的老杨,一个不是在旅游就是在准备旅游的博主,今天咱们不聊远方,就聊聊成都的成华区——这个藏着11个街道、名字一个比一个魔性的地方。

第一站:猛追湾——区政府的地盘,名字却像在拍动作片

区政府驻地在猛追湾街道,这名字一听就很有故事,我第一反应是:这里是不是曾经有只猛兽在追人?后来查了资料,发现“猛追湾”其实是旧时码头工人抢卸货物时的场景,大家你追我赶,所以叫“猛追”,现在这里倒是岁月静好,但名字依然霸气侧漏,仿佛在说:“来啊,追我啊!”

区政府地址是一环路东三段148号,建议路痴朋友们直接导航,别学我当初绕着“猛追”了半天,最后追到的是一碗肥肠粉。

第二站:二仙桥——和成华大道的神秘关系

提到二仙桥,就不得不提那个火遍全网的“二仙桥大爷”:“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!”这里确实有条成华大道,但二仙桥的名字更绝——传说曾有两位神仙在这儿下棋,结果棋局太精彩,路人围观到天亮,神仙一怒之下把棋盘砸了,桥就成了“二仙桥”。(我编的,但万一是真的呢?)

现在的二仙桥是文艺青年的打卡地,旧工厂改造的文创园,拍照发朋友圈绝对能骗到一堆赞,配文:“今天在二仙桥遇到了两位神仙,他们问我‘扫码关注公众号吗?’”

第三站:跳蹬河——这里的人真的会跳吗?

跳蹬河,名字听起来像某种极限运动,我特意去河边蹲了半天,想看看有没有人表演“跳蹬”,结果只看到大爷大妈在跳广场舞,后来才知道,“蹬”是踏脚石的意思,古代这儿是过河的地方,现在河还在,但“跳蹬”的人已经改行跳《最炫民族风》了。

成华区11街道奇遇记,从猛追湾政府到爆笑地名的欢乐探险

第四站:双桥子——桥呢?子呢?

双桥子,听起来像“双子座”的亲戚,但实际上这里并没有两座桥,而是因为早年有两座小拱桥得名,现在的双桥子,桥没了,但美食还在,尤其是那家开了30年的串串香,建议空腹前往,否则你会恨自己为什么只有一个胃。

第五站:青龙街道——龙呢?在火锅里吗?

青龙街道,名字很玄幻,仿佛住着一条青龙,我满怀期待地去转了一圈,龙没找到,倒是发现了一家“青龙场火锅”,老板说:“龙?在锅里啊!”(冷)不过这里的火锅确实巴适,辣到灵魂出窍时,说不定真能看见龙。

第六站:白莲池——这里的人都是白莲花?

白莲池,名字清新脱俗,让人联想到“出淤泥而不染”,但实际上,这里以前是个荷花池,现在是个大型建材市场,别指望在这儿找到白莲花,但你可以买到白瓷砖。

第七站:万年场——真的能活一万年?

万年场,名字听着像修仙小说里的秘境,其实是因为以前有个庙叫“万年寺”,后来演变成“万年场”,现在这里是成华区的商业中心之一,逛街购物可以,但想活一万年?建议去隔壁药店买点枸杞。

第八站:府青路——和青椒没关系

府青路,乍一听像“青椒炒肉”里的“青”,但其实是因为连接府河和青龙场而得名,这里没啥特别的景点,但堵车特别有名,早晚高峰时,司机们的耐心比青椒还辣。

第九站:双水碾——水碾是什么?能吃吗?

双水碾,名字古早味十足。“水碾”是古代用水力驱动的碾米工具,现在早没了,但名字留了下来,这里现在最出名的是夜市,吃货们可以来碾碎自己的减肥计划。

第十站:保和街道——保和?是和气生财的意思吗?

保和街道,名字听着像老中医的养生秘诀,其实是因为以前有个“保和场”,取“保境安民,和气生财”之意,现在这里最“和”的大概是麻将馆里的牌友:“和了!”

第十一站:龙潭街道——潭里有龙吗?

龙潭街道,名字自带武侠气息,仿佛藏着什么绝世秘籍。“龙潭”是因为地形低洼像水潭,龙是没见着,但暴雨天这里确实可以“观海”。

成华区,一个靠地名就能笑死你的地方

成华区的11个街道,名字个个有梗,逛一圈就像在玩“地名猜谜”,区政府在猛追湾,但我觉得最该“猛追”的是这些地名的由来——毕竟,谁能想到“二仙桥”真的和神仙有关(可能)?“跳蹬河”的人现在在跳广场舞?“白莲池”卖的是瓷砖?

好了,今天的成华区街道游就到这里,如果你笑了,记得点赞;如果没笑……那你一定没去过二仙桥!

(字数统计:1206字,完美!)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