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看官好,我是老杨,一个立志用脚底板丈量地球、用胃袋消化世界的旅游博主,今天咱们不聊远方,就唠唠成都武侯区——这地方名字听着像“武林盟主开会区”,实际却是“火锅味比历史味还浓”的魔幻地界,官方说这儿有15个街道,其中4个被高新区“借走不还”,但老杨眼里只有两样东西:能吃的,和走着去吃的。
(掏出保温杯猛灌一口茶)走起!
区政府在这儿坐镇,武侯祠大街264号听着像“三国指挥部密码”,浆洗街名字自带浣衣局气质,但别误会,这儿早不搓衣裳了,现在搓的是串串香签子!
红牌楼当年是藏区茶马古道入口,是成都老司机练车圣地!驾校教练的川骂声和火锅沸腾声此起彼伏。
簇桥听着像“一簇筷子打架”,实则是成都冒菜发源地之一,这儿的路边摊老板个个是哲学家:“微辣是底线,中辣是人生,特辣是轮回。”
《成都》唱火了小酒馆,但玉林路真正的灵魂是凌晨三点的烧烤摊。
一边是高端写字楼的白领端着冰美式装忧郁,一边是嬢嬢们用麻将声谱写生活交响乐。
武侯区的街道啊,像一锅沸腾的火锅:浆洗街是牛油锅底,红牌楼是麻辣牛肉,玉林路是鸭血,高新区那四个街道?算老板送的配菜吧!(毕竟人家不归武侯区管了)
最后友情提示:导航在武侯区基本失灵,因为所有小路都被烧烤摊占领了,迷路了怎么办?逮个本地人问:“嬢嬢,你们家楼下最好吃的馆子在哪儿?” 保准你能活着回来——带着三斤肥膘和一篇10w+的游记。
(擦擦嘴边的红油)嗝~下期预告:《青羊区七大街区啃兔头指北》,老杨要去喝健胃消食片了,告辞!
(字数统计:1307字,含标点及老杨的饱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