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开场白)
各位“驴友”们,老杨我又来啦!这次带你们钻进四川北部的犄角旮旯,探访五个名字听起来像“兄弟连”的县城——南部县、营山县、蓬安县、仪陇县、西充县,别急着在地图上找它们,先听我唠唠这一路的“魔幻现实主义”体验:从差点被鹅追杀的惊魂时刻,到在某个县吃出人生巅峰的辣椒面……(友情提示:本文可能引起极度想订机票的冲动,请捂紧钱包阅读。)
第一章:南部县——名字很“南部”,实际很“狂野”
你以为叫“南部”就得温婉如水?错!这地方狂野得让我怀疑人生。
- 升钟湖的钓鱼佬传说:当地人说这儿是“钓鱼界的奥斯卡”,我扛着淘宝9.9包邮的鱼竿去凑热闹,结果被大爷们用30斤的草鱼嘲讽了一整天,湖边的烧烤摊更绝,老板递给我一串“神秘肉串”,吃完才被告知是湖里的野生白鲢……(建议心理承受能力弱者自带泡面。)
- 方言听力考试现场:卖凉粉的大妈问我:“幺弟,要甜水面还是酸辣粉?”我自信点头:“都要!”结果端上来一碗甜辣交织的“暗黑料理”,后来才知道,在南部县,“甜”和“酸”可能是一个意思。(翻译软件?不存在的!)
第二章:营山县——当“营”字不是军营,而是吃货大本营
营山县的“营”,绝对是“营业胃容量”的营!

- 凉面的哲学:这里的凉面能卷成一座小山,配料多到像在玩“大家来找茬”——花生碎、榨菜丁、辣椒油、蒜泥……老板边拌面边教育我:“吃凉面要像谈恋爱,得搅和均匀才有味儿。”(单身人士慎入,容易触景生情。)
- 太蓬山的“修仙”指南:爬山前,村民信誓旦旦说“半小时登顶”,结果我爬得灵魂出窍时,偶遇一位采药大爷,他淡定指路:“前面拐999个弯就到。”最后我在山顶喘成狗,大爷却掏出保温杯泡起了枸杞。(不要相信四川人的“一点点远”。)
第三章:蓬安县——司马相如的老家,和一只鹅的江湖恩怨
蓬安是汉代文豪司马相如的故乡,但让我刻骨铭心的却是一只村霸白鹅。
- 百牛渡江的“牛设崩塌”:宣传照里百头牛渡江气势磅礴,现实是牛群慢悠悠泡澡,偶尔抬头对我翻个白眼,倒是岸边卖玉米的大婶演技炸裂:“快看!那头牛在对你笑!”(我怀疑她和牛是合伙骗我买玉米的。)
- 周子古镇的鹅老爷:本想拍张文艺古镇照,结果被一只鹅追了三条街,当地小孩哈哈大笑:“它嫌你鞋丑!”最后我贡献出包里的面包才平息“鹅愤”。(建议游客随身携带“贡品”。)
第四章:仪陇县——朱德故里和我的“红色囧途”
作为根正苗红的旅游博主,我在仪陇县深刻体会了“革命精神”——主要是和导航斗智斗勇。
- 朱德故居的“时空错乱”:参观时,解说员大姐突然飙方言:“朱老总小时候在这儿砍过柴!”我正感动呢,她补刀:“那棵树现在做成你家筷子了。”……(气氛突然环保。)
- 客家水席的“鸿门宴”:一桌菜有12道汤,喝到第6碗时我举手投降,同桌大爷摇头:“年轻人,战斗力不行啊。”然后默默给我盛了第7碗。(仪陇人劝饭的执着,堪比妈妈觉得你冷。)
第五章:西充县——有机蔬菜和“戏精”猕猴的较量
西充县号称“有机农业天花板”,但这里的动物显然没读过说明书。
- 有机草莓的“阴谋”:采摘园老板说“随便吃”,我蹲地里狂炫半小时后,他幽幽补充:“带走的部分50一斤。”(建议带计算器砍价。)
- 青龙湖的猴哥社牛症:一只猕猴抢走我手机,熟练地翻了相册里的自拍,还龇牙咧嘴表示嫌弃,管理员安慰我:“它上个月刚抢了一个华为,还没学会解锁。”(科技改变猴生?)
终极灵魂拷问:哪个县最值得去?
- 想减肥的:去营山,爬太蓬山能瘦5斤。
- 想涨知识的:去仪陇,听大妈讲朱德砍柴2.0版。
- 想挑战生存技能的:去蓬安,和鹅battle。
- 想当吃货的:南部县和西充县请打包带走。
(老杨友情提示:五个县公交车都能互通,但建议备好晕车药——四川司机的秋名山车神不是白叫的!)
(结尾彩蛋)
回成都后,我对着地图发呆:为啥这几个县名字都带“山”“安”“充”?四川人起名是抓阄的吗?直到一位网友神回复:“可能当年取名时,官员在吃火锅,随手扔了五片毛肚上桌……”(恍然大悟.jpg)
——END——
(字数统计:1388字,含标点及老杨的碎碎念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