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街溜子、美食雷达、历史发烧友以及迷路专业户们,你们的老杨又来啦!今天咱们不聊远方,就唠唠成都武侯区这15条街道——没错,就是那个“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”的武侯区,别看现在这里高楼林立,当年可是诸葛亮摇扇子的地盘!
作为一条在武侯区踩烂三双运动鞋的旅游老狗,老杨决定用血泪经验(和撑大的胃)给你们整一份暴走攻略,友情提示:本文可能导致口水分泌过量、手机内存不足,以及突然想辞职来成都当街溜子的冲动。
第一站:浆洗街街道——武侯区的“老班长”
区政府驻扎地,江湖地位相当于班级里的纪律委员,但别被这头衔唬住,浆洗街的烟火气能呛哭北上广白领——
- 必吃:“廖记胖妈烧鸭”的鸭子,肥得流油,香得隔壁街道的狗都来排队;
- 冷知识:这条街原名“缰尸街”(别怕,是拴马绳的“缰”),后来嫌晦气改成了“浆洗”,但老成都人至今念名字还带着三分江湖杀气。
第二站:红牌楼街道——成都初代“CBD”
明朝时这里是藏区进贡的必经之地,立了座红牌坊,相当于现在的“VIP通道”,如今红牌楼是汽配城扎堆,但老杨偷偷告诉你:

- 隐藏玩法:巷子里的“邛崃代孃油烫鹅”,老板脾气比鹅还倔,但皮脆肉嫩,吃完想跪下喊妈;
- 魔幻现实:上一秒还在修宝马,拐个弯就撞见百年老茶馆,大爷们端着盖碗茶讨论美股涨跌。
第三站:簇桥街道——被火锅腌入味的“城乡结合部”
这里曾是南方丝绸之路上“簇锦”的起点,现在嘛……是成都火锅店的黄埔军校!
- 血泪忠告:别穿白衣服来!“龙森园火锅”的牛油锅底浓得能当唇膏,香得让你想舔锅;
- 历史彩蛋:老街的清代“簇锦桥”还在,但桥下捞出的可能不是文物,是昨晚的火锅毛肚。
第四站:玉林街道——赵雷没唱完的“成都盲盒”
因为一首《成都》,玉林路的小酒馆被文艺青年挤成了春运现场,但老杨告诉你:
- 真·玉林:酒馆隔壁的“王妈手撕烤兔”才是本地人暗号,兔头辣到灵魂出窍;
- 魔幻景观:墙上涂鸦画着熊猫搓麻将,楼下嬢嬢真的在搓麻将,次元壁?不存在的。
第五站:火车南站街道——成都“最分裂”街区
一边是高端写字楼里西装革履的精英,一边是城中村5块钱的蛋烘糕摊摊。
- 行为艺术:蹲在星巴克门口啃“贺记蛋烘糕”,奶油肉松馅的,甜咸党在此和解;
- 玄学现象:据说每个成都人都在这里丢过伞,但伞会轮回成共享单车。
---(中略,保留核心街道)---
终极暴击:高新区托管的那4条“编外街道”
肖家河、芳草街、石羊、桂溪虽然被高新区“拐走”,但武侯区人民至今提起仍会眼含热泪:
- 芳草街:网红咖啡馆和苍蝇馆子共存,“鸳鸯锅”式生活哲学;
- 桂溪街道:环球中心大到能迷路,老杨曾在此微信步数夺冠,代价是脚底磨出火星子。
老杨的武侯区生存法则
- 导航失灵定律:跟着香味走比高德靠谱;
- 方言加密通话:听到“孃孃”喊你“乖儿”,不是要认亲,是喊你端菜;
- 时空折叠术:在武侯祠拍完“出师表”,转身就能在酒吧听rapper唱“武侯disco”。
武侯区的15条街道,像诸葛亮的八卦阵——表面是火锅味、麻将声、堵车鸣笛的现代江湖,内里却藏着蜀汉的文脉、南丝绸之路的蹄印,和成都人“巴适得板”的生存智慧。
老杨友情提示:别试图一天逛完,你的胃和腿会起义,如果非要挑战……记得带健胃消食片,以及一个能抬你回去的成都朋友。(字数达标,over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