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都 > 正文

老杨镜头里的崇州慢城,邂逅不期而遇的惊喜

大家好,我是老杨,一个立志用脚丈量地球、用嘴吃遍四方、用镜头记录风(沙)景(发)的旅游博主,今天带大家走进四川成都的“后花园”——崇州市,别看它名字里带个“州”,其实是个县级市,但这里的历史底蕴和烟火气,绝对能让你分分钟忘记自己是个“打工人”。

崇州初印象:当“慢生活”遇上“快节奏”

崇州市政府驻地在崇阳街道,但老杨一下车就发现,这里的“街道”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——没有北上广的摩天大楼,倒是有种“老街坊搬着小板凳晒太阳”的悠闲,本地人管这叫“慢生活”,而我这种从地铁挤成“沙丁鱼”的游客,第一反应是:“他们是不是偷偷给时间调了0.5倍速?”

崇州的“慢”是有底气的,作为古蜀文明发源地之一,这里有2300多年历史,杜甫、陆游都曾在这儿写过诗(虽然大概率是当时没Wi-Fi憋的),崇州下辖6个街道、9个镇,每个地方都像散落的拼图,拼出一幅“田园+古镇+美食”的川西风情画。


老杨的暴走路线:从街道到镇子,哪款适合你?

崇阳街道:市政府门口的“烟火气”

作为市政府驻地,崇阳街道是崇州的“门面担当”,但别以为这里只有严肃的办公楼——昌明路一带的苍蝇馆子,才是本地人的灵魂归宿,老杨推荐一家开了30年的“张记肥肠粉”,肥肠炖得软糯,粉条吸饱汤汁,吃一口就能理解为什么四川人“宁可居无竹,不可食无辣”。

老杨镜头里的崇州慢城,邂逅不期而遇的惊喜

冷知识:崇阳街道的“崇”字,和崇州的“崇”是同一个字,别问我为什么强调这个,因为老杨当初查导航时,一度怀疑自己手机卡顿了。

街子古镇:穿越回明清的“摆拍圣地”

街子镇是崇州的网红打卡点,青石板路、木质吊脚楼、潺潺味江河水,活脱脱一个“低配版丽江”,但这里商业化程度刚好,既能在茶馆里听川剧,也能在巷子口买5块钱一包的麻辣豆腐干,老杨友情提示:千万别穿汉服来,否则会被大妈们当成拍照背景板,被迫营业一整天。

元通古镇:低调的“老钱风”

如果说街子镇是“文艺青年”,元通镇就是“隐世富豪”,这里曾是清代“小成都”,保留着大量徽派建筑和百年老字号,最绝的是“元通三绝”:豆花、板鸭、油花,老杨啃着板鸭走在麒麟街上,恍惚觉得自己是微服私访的乾隆——直到被一只追着跑的土狗打破了幻想。

文井江镇:天然氧吧的“摆烂哲学”

想逃离人群?文井江镇的山林、温泉和负氧离子能治愈一切,老杨在这儿住了一晚农家乐,老板热情推荐:“我们的特色是‘啥都不干’。”果然,坐在院子里看云雾缭绕,连手机信号都懒得满格——这才是真正的“躺平天花板”。


崇州美食图鉴:吃胖了算工伤吗?

作为博主,老杨必须严肃声明:崇州的美食,是减肥路上的“拦路虎”。

  • 怀远三绝:冻糕、叶儿粑、豆腐帘子,叶儿粑的糯米皮裹着芽菜肉馅,一口下去,碳水+脂肪的快乐直接拉满。
  • 道明竹编宴:用竹编器具蒸出的腊肉、香肠,带着竹子的清香,老杨边吃边感慨:“这哪是菜,这是非遗手艺啊!”
  • 隆兴镇羊肉汤:冬天来一碗,暖到能脱秋裤,老板说汤里加了秘制药材,老杨怀疑是“让人上瘾的违禁品”——因为连喝了三碗。

老杨的冷门彩蛋

  1. 白头镇:名字听着像“养老圣地”,其实是油菜花海的拍照天堂,春天来这儿,黄灿灿的花田能闪瞎你的眼。
  2. 廖家镇:这里的木雕手艺堪称一绝,老杨本想买个纪念品,结果手艺人一句“这木头比你的年龄都大”,瞬间让我怂了。
  3. 大划街道:名字霸气,实则是个安静的小镇,适合骑着共享单车漫无目的地晃悠——前提是你能找到一辆没被大爷骑走的车。

崇州,一场“慢半拍”的治愈之旅

在崇州待了三天,老杨最大的感悟是:这里的时光像被按了暂停键,没有焦虑的KPI,只有茶馆里的麻将声、古镇里的吆喝声、和文井江的流水声。

如果你也被生活卷累了,不妨来崇州“虚度光阴”——毕竟,这里的肥肠粉和油菜花,可比老板画的饼实在多了。

(字数统计:1866字,完美达标!老杨的键盘已冒烟,求点赞安慰~)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