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政府驻地的临邛街道,那是妥妥的C位,文君街108号,听着就很有文化对吧?毕竟这里住过司马相如和卓文君,两位古代“私奔界顶流”,建议各位先来这儿打卡,假装自己是个文化人,再溜去巷子口买份奶汤面,瞬间破功——毕竟邛崃人的早晨,是从“吸溜”声开始的。
隔壁文君街道,名字浪漫,实则烟火气十足,老杨我在这儿迷路三次,每次都被路边婆婆的“幺儿,吃不吃叶儿粑”拽回现实。固驿街道和羊安街道则是“反差萌”代表:一个守着千年驿站遗迹,一个靠着现代产业园区,古今对撞,适合拍科幻片《邛崃堡垒》。
至于高埂街道和孔明街道?前者名字让人怀疑本地人是不是人均身高两米八(其实是因为地势高),后者嘛……据说诸葛丞相曾在此屯兵,老杨我蹲田埂上啃玉米时,总觉得玉米粒里能蹦出个锦囊妙计。
“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?”来桑园镇就对了!这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,老杨我摸着千年古桑树,突然悟了:原来古代带货达人靠的是真·丝路物流。
白沫江边的吊脚楼,石板路上的狗尾巴草,再配一碗冰粉——平乐古镇的慢生活,能让北上广的社畜当场泪流满面,老杨友情提示:别学本地人蹲河边发呆,容易饿。
这地方低调得像武侠片里的客栈跑堂,实则藏着川茶顶级玩家,老杨我跟着茶农采明前茶,三小时后腰酸背痛,终于明白“手工茶贵”是血泪定价。
世界上最早用天然气煮盐的地方!老杨盯着那口汉代火井陷入沉思:原来四川人吃火锅的硬核基因,老祖宗早就写进DNA了……
第一次醉,是因为邛崃酒,文君酒的故事够拍80集古装剧,而老杨在酒厂偷尝原浆后的晕乎劲儿,让我彻底理解了“醉卧沙场”的豪迈。
第二次醉,是因为邛崃的“懒”,这里的日子像被按下0.5倍速:茶馆里一坐半天,田埂上一蹲日落,连古镇的猫都懒得对你喵一声。
所以啊,若有人问老杨邛崃有啥好玩的?我会掏心窝子回他:“这儿适合把灵魂摊平了,晒晒。”
(字数统计:1436字,含老杨的江湖气息若干)
——END——
博主老杨的友情提示:邛崃的蚊子和我一样热情,记得带驱蚊水,另,迷路了别慌,顺着酒香走准没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