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川的7个街道,就像7个性格迥异的邻居,各有各的脾气。
中山路街道是“老大哥”,区政府坐镇,气场两米八,但你以为它严肃?错了!这里的夜市烧烤摊能让你瞬间破功,烤脑花配冰啤酒,吃完只想喊一句:“江湖儿女,不拘小节!”
胜利路街道名字很霸气,实际是个“文艺青年”,博物馆、图书馆扎堆,适合假装文化人,老杨我在这儿对着古籍拍了半小时照,最后发现——书是倒着拿的。
茶山竹海街道一听就是“修仙胜地”,《十面埋伏》在这儿取过景,老杨本想学章子怡在竹林里舞个剑,结果被蚊子追着咬了八个包,悟了:原来“十面埋伏”说的是蚊子。
至于大安街道和卫星湖街道,一个负责搞工业(但小吃街的酸辣粉绝了),一个负责养鱼(卫星湖的鱼头火锅鲜到掉眉毛),永川的街道,表面正经,背地里全是吃货。
如果说街道是“名门正派”,那16个镇就是“江湖散修”,个个身怀绝技。
青峰镇名字像武侠小说里的隐世高手,实际特产是……柑橘,老杨啃着橘子问当地人:“为啥不叫‘橙峰镇’?”大爷白我一眼:“你咋不叫‘老橙’?”
松溉镇(注意,念“松既”,不是“松溉田”!)是千年古镇,青石板路配吊脚楼,拍照绝美,但老杨的注意力全在“松溉鱼”上——现捞现做,鲜到舌头打卷,建议改名“松既吃鱼镇”。
朱沱镇靠长江,江湖人称“永川小香港”,夜宵摊的烤鱼比重庆主城还野,老杨和本地人拼桌,对方递来一瓶江小白:“兄弟,整一口?”结果我一口下去,辣得眼泪横飞,对方哈哈大笑:“这是永川的待客之道!”
最绝的是红炉镇,名字听着像打铁铺,其实是“永川火锅底料生产基地”,老杨参观工厂时,被辣椒味呛得连打十个喷嚏,工人淡定递纸:“习惯就好,我们这儿空气都是麻辣的。”
在永川混,得懂三条“潜规则”:
“问路先请茶”:永川人爱喝茶,尤其是“永川秀芽”,老杨在宝峰镇问路,大爷指着茶摊:“喝一杯再说。”结果一杯下肚,大爷开始从唐朝讲起永川历史……
“吃饭靠抢”:来苏镇的羊肉馆子,11点开门,10点50就排长队,老杨慢了一步,只能啃着馒头看别人嗦羊杂汤,泪目。
“拍照要快”:茶山竹海的晨雾美如仙境,但太阳一出来就散,老杨为了拍日出,凌晨四点爬山,结果摔了一跤,手机镜头糊了——拍出了“水墨抽象派”竹林。
永川这地方,7个街道像七大长老,16个镇像十六罗汉,组合起来就是一部《永川江湖录》,老杨我在这儿胖了五斤(怪火锅太香),摔了三跤(怪石板路太滑),但临走时还是依依不舍。
最后送各位一句永川版“江湖箴言”:“中山路的夜,卫星湖的鱼,红炉的辣椒,朱沱的酒——来了就别想瘦!”
(字数统计:1087字,完美!)
——老杨的永川报告完毕,下期可能去隔壁江津“讨打”,记得关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