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们,我老杨又双叒叕迷路了!这次是在重庆的"地理课代表"云阳县——一个行政区划复杂得让高德地图都想卸载的地方,当我第18次把"蔈草镇"念成"飘草镇"被当地人善意纠正时,终于明白这里的38个乡镇街道名称,简直就是给外地人准备的"普通话二甲考试加强版"。
初到云阳县城,四个街道名称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,青龙街道的嬢嬢告诉我:"我们这儿真有座青龙山,当年大禹治水..."还没听完传说,出租车司机就插话:"盘龙街道的'龙转头'景观才叫绝,跟你们北方舞龙动作一模一样!"
最绝的是人和街道——这里既没有叫"人和"的山,也没有叫"人和"的河,社区主任神秘兮兮地说:"因为我们这儿的人最和善嘛!"后来才知道,原来取自"政通人和"之意,倒是双江街道实至名归,长江和澎溪河在此交汇,站在滨江公园能看到两色江水缠绵的奇观。
当我的小本本记到第7个镇名时,笔芯已经阵亡了,云阳镇和云安镇就像孪生兄弟,一个管着老县城,一个守着新城区,凤鸣镇的取名故事特别浪漫:"古时候有凤凰在梧桐树上叫,你们听——"说着真学起鸟叫,别说,山里的回音确实像凤唳九天。
龙角镇的悬崖像龙角直插云霄,宝坪镇真的挖出过宋代窖藏,在红狮镇我全程憋笑——这里既没有红狮子,倒是满山的柑橘像小灯笼,最让我懵圈的是双土镇和双龙镇的"双胞胎组合",直到看见双土镇那两座形似卧佛的土丘才恍然大悟。
当导航提示"前方到达外郎乡"时,我差点以为穿越到古代官场,这个因宋代外省郎官定居得名的地方,现在满街都是"外郎羊肉"的招牌,在清水土家族乡,穿民族服饰的姑娘笑着纠正我:"不是'土家族乡',是'土家族乡'!"原来少读个顿号,就把人家民族属性给改了。
耀灵乡的名字霸气侧漏,传说诸葛亮曾在此点兵,而当我气喘吁吁爬上石门乡的千级石阶,才发现真的有两扇天然石门——左边像狮子,右边像绣球,当地人说这是"狮子滚绣球,好事在后头"。
在蔈草镇(正确读音:biāo),我经历了人生最尴尬的5分钟,先是把路牌念成"飘草",被卖麻糖的大爷笑了半天;后来矫枉过正读成"彪草",茶馆里顿时笑倒一片,最后大妈用方言教我:"像'飙车'的'飙',把车换成草!"
同样遭遇的还有"渠马镇"(qú不是jù),"泥溪镇"(xī不是qī),最绝的是"耀灵乡",我脱口而出"耀yǎn灵",同行的重庆妹子笑出鹅叫:"老杨,你啷个把'灵'都整成'眼'喽!"
这些看似复杂的地名,在当地人嘴里都成了美食地图,双江街道的"鸳鸯锅"鱼庄,云安镇的羊脚脚面,南溪镇的豆腐乳拌凉粉...每个地名都能延伸出三条美食街,在栖霞镇,我跟着晨光中的采茶人上山,才知道这里因"朝霞栖于茶山"得名。
江口镇的渔民教我认船号:"渝云渔xxxxx,前面两个字就是乡镇缩写。"结果发现"云阳镇"缩写是"云阳","云安镇"缩写也是"云阳"——得,又绕回去了!
在农坝镇看千年古梯田时,老支书说:"我们这些地名啊,就像老祖宗留下的密码。"堰坪镇的水利碑刻、洞鹿乡的悬棺群、大阳乡的汉代墓群...每个地名背后都站着几代人的故事。
最触动我的是在清水土家族乡,非遗传承人田大姐说:"你们觉得名字难记,我们觉得每个字都金贵。'清水'是祖辈找的水源,'土家'是血脉,少一个字都不行。"
现在我的手机备忘录里存着38个乡镇的方言发音,虽然还是会把"栖霞镇"说成"西霞镇",但至少知道在云阳,地名不是冰冷符号,而是带着体温的历史印记,对了,你们猜我从"人和街道"寄出的明信片,邮戳盖对了吗?(完)
【后记】回京后同事问我云阳有多少个乡镇,我张口就答:"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一个..."众人绝倒,好吧,我承认38个地名确实记串了,但这不正说明云阳的精彩吗?毕竟,能让旅行者把地名记成神话地图的地方,绝对值得一去再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