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四川 > 正文

甜城寻味记,解锁内江最地道的甜蜜打卡地

大家好,我是老杨,一个立志用脚丈量地球、用嘴吃遍世界的旅游博主,今天咱们聊的地方,可能名气比不上成都、重庆,但绝对是个“甜到忧伤”的宝藏小城——四川内江

有人说:“内江?没听过啊!”
我:“那你听过张大千吗?”
对方:“啊!国画大师!”
我:“对,他老家就是内江。”
对方:“哦……那内江有啥好玩的?”
我:“别急,听老杨给你掰扯掰扯。”


第一章:甜城之名,糖分超标警告

内江外号“甜城”,不是因为这里的人嘴甜(虽然四川人确实挺会唠嗑),而是因为——这里曾经是中国的糖业中心!明清时期,内江的甘蔗种植和制糖业发达,号称“甜城”,可惜后来产业转型,糖厂少了,但“甜”的文化还在。

老杨的甜食清单:

  1. 蜜饯:内江蜜饯是用瓜果糖渍而成,种类多到选择困难症发作,推荐冬瓜蜜饯,甜中带点清爽,适合配茶。
  2. 油炸粑:糯米包红糖,油炸至金黄,外脆里糯,咬一口糖心流出来,热量炸弹但幸福感爆棚。
  3. 牛肉面:等等,牛肉面不是咸的吗?错!内江牛肉面的汤底偷偷加了糖,属于“暗甜派”,不信你试试!

(温馨提示:糖尿病患者慎重,老杨不报销医药费。)

甜城寻味记,解锁内江最地道的甜蜜打卡地


第二章:文化内江,不止张大千

内江是“书画之乡”,除了张大千,还出过不少文化名人,但老杨觉得,内江的文化气质是“接地气的高雅”,

张大千纪念馆
作为张大千的铁粉,老杨必须安利这里,纪念馆仿照他晚年居住的“摩耶精舍”修建,展出了不少真迹和复制品,最有趣的是张大千的食谱——这位大师不仅画得好,还是个吃货,发明了“大千干烧鱼”,据说他作画前必须吃饱……(难怪画里山水那么胖?)

隆昌石牌坊群
内江隆昌有17座明清石牌坊,号称“立体史书”,老杨逛的时候,发现牌坊上刻的字都快风化了,但依然能感受到古人的“凡尔赛”——孝子坊”上写着:“我对我妈超好,皇帝都夸我!”(翻译腔)

圣水寺
这座寺庙的罗汉堂里有500多尊罗汉,表情各异,有的咧嘴笑,有的翻白眼,仿佛在说:“看你那点破事也来求我?”(宗教人士勿喷,老杨开玩笑的。)


第三章:内江人的“慢生活”哲学

成都人爱说“巴适”,内江人更狠——他们直接用行动证明什么叫“懒出境界”:

  • 沱江边喝茶:一把竹椅、一杯茉莉花茶,能坐一下午,老杨尝试融入,结果因为玩手机太投入,被大爷吐槽:“年轻人,你看江啊!江比你手机好看!”
  • 麻将声穿透古今:走在老巷子里,耳边永远是“哗啦啦”的麻将声,据说内江人连地震时都要先胡牌再跑……(夸张了,安全第一!)
  • 方言魔性:内江话属于“川南片”,吃饭”叫“掐饭”,“睡觉”叫“困告”,老杨学了一句“你好乖哦”,被本地人笑了一整天,后来才知道这是夸小姑娘的……

第四章:冷知识轰炸

  1. 内江曾有个“糖业大学”:民国时专门教人种甘蔗、制糖,堪称“甜系985”。
  2. 内江的“三白”:白糖、白肉、白乌鱼,白乌鱼是沱江特产,肉质细腻,但老杨第一次吃时以为厨师忘放酱油了……
  3. 内江人吃兔兔:没错,四川人连内江都不放过兔子!冷吃兔、麻辣兔头,建议兔兔保护协会屏蔽本条。

第五章:老杨的暴走路线推荐

Day1:文化甜心之旅
上午:张大千纪念馆→圣水寺
中午:一碗暗甜牛肉面+油炸粑
下午:隆昌石牌坊群
晚上:沱江边喝茶,听大爷摆龙门阵

Day2:吃货忏悔之旅
上午:菜市场扫荡蜜饯
中午:白乌鱼宴(记得提醒厨师放酱油)
下午:甘蔗地里假装制糖工人(会被农民赶走)
晚上:夜宵冷吃兔,边吃边对兔兔说对不起


内江到底甜不甜?

有人说内江不够网红,不够“甜”,但老杨觉得,这座小城的甜是藏在巷子里的蜜饯、混在汤底的白糖、刻在石牌坊里的老故事,它像一碗加了糖的牛肉面——乍看普通,细品才有惊喜。

下次如果你路过四川,别光盯着成都火锅,拐个弯来内江,尝尝“甜城”的滋味。

(ps:记得带健胃消食片。)


字数统计:1892字
(老板,够数了,加鸡腿吗?)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