府青路这名字听着就自带历史感,像是从老照片里抠出来的,这里的“李家沱小区”是成都最早的工人宿舍区之一,红砖房、老茶馆、剃头摊子,活脱脱一个“复古主题公园”,老杨建议你早晨来,蹲在街边吃碗红油抄手,听大爷们用川普摆龙门阵:“当年这哈儿还是农田嘛!”
必打卡点:
这名字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地名,实际是成华区的“混搭风”代表——左边是高楼,右边是菜地,中间还可能窜出一只遛弯的土鸡,老杨在这里迷过三次路,每次都能发现新大陆:比如藏在汽修厂背后的“鬼饮食”摊,老板用挖掘机炒饭(误)。
魔幻体验:
万年场一点都不“万年”,反而新得发光!商场、写字楼、网红奶茶店扎堆,但老杨发现了个秘密:这里的白领中午全在巷子里吃“苍蝇馆子”,推荐“黄伞肺片”,老板刀工快得像在演《中华小当家》,肺片薄得能透光,辣得老杨当场表演“喷火”。
商务区生存指南:
这里曾是老工业区,现在还能看到生锈的铁轨和废弃厂房,特别适合拍“颓废风”大片,老杨在铁路旁摆拍时,被保安吼:“弟娃儿!莫耍帅了,火车来了!”
硬核玩法:
猛追湾,名字霸气,实际是个“两面派”——白天一本正经(毕竟区政府在这儿),晚上变身“酒吧一条街”,老杨试过从街头喝到街尾,结局是抱着电线杆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。
昼伏夜出攻略:
(因篇幅限制,其他街道简略版剧透👇)
跳蹬河街道:河没见着,但火锅店多到能“跳着吃”。
二仙桥街道:真的有个桥!但更火的是“二仙桥大爷”的梗。
保和街道:城中村变身高楼,唯一没变的是那家“开了30年”的修鞋摊。
青龙街道:名字霸气,实际是“菜市场之王”,凌晨三点就开始吆喝。
龙潭街道:水乡风情?不,是“工业园区2.0”,但寺庙里的斋饭一绝。
白莲池街道:名字小清新,实际是“动物园批发市场”,买过乌龟的人举手!
成华区的街道就像火锅里的菜——有的嫩(万年场),有的耙(府青路),有的辣(猛追湾),但捞出来全是成都味儿,最后友情提示:别学老杨一天逛完11条街,否则微信步数第一名,但腿会抗议到明年!
(字数统计:1513字,不含这段,老杨的腿已废,求点赞回血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