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看官好,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老杨,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个地儿啊,说出来您可能得先查查地图——重庆潼南区,这地方可不得了,光镇子就有20个,街道2条,我数都数不过来(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),但您别被这数字吓着,老杨我这次可是带着放大镜和幽默感,把这22个地方翻了个底朝天,就为给您找出那些"不正经"的风景。
咱们从梓潼街道开始,这名字一听就让人想起"金榜题名",仿佛走在这儿街上不背两句《论语》都不好意思,但您猜怎么着?这儿最出名的其实是"潼南凉粉",滑溜溜、辣乎乎,吃一口保证您把四书五经全忘光,老杨我蹲在街边小摊连吃三碗,老板看我的眼神就像看饿死鬼投胎。
别激动,这个桂林街道跟广西那个"山水甲天下"的桂林没啥关系,但您别说,这儿还真有点小骄傲——"潼南桂林米粉",据说配方是从广西偷师回来的(老板原话是"文化交流"),老杨尝了一碗,辣得我直跳脚,重庆人果然连米粉都不放过。
"上和下睦"听说过没?这镇子名字就取自这儿,听着就特别和谐,但您知道这儿最热闹的是什么吗?——上和夜市!一到晚上,烧烤摊的烟火气能把"佛系"俩字熏得渣都不剩,老杨我亲眼看见一位穿着僧袍的师傅在撸串,那手法叫一个娴熟,果然"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留"。
冲着这霸气名字,老杨我扛着相机就去了,结果龙没见着,倒是在镇文化站看见一群大爷在舞龙,那龙头歪得跟落枕似的,镇长还特别自豪地跟我说:"咱们这龙啊,走的是抽象派路线!"
听名字就是个有故事的地方,果然,镇口那棵黄葛树,据说比重庆火锅的历史还长,老我在树下乘凉时,一位百岁老人告诉我:"小伙子,我小时候这树就这么大。"——合着这树是吃了长生不老药?
这名字听着就像RPG游戏里的新手村,实地考察后发现,"宝"是指这儿盛产柠檬,"龙"还是舞龙那个龙,老杨买了一袋柠檬,酸得我表情管理彻底失控,卖柠檬的大妈笑得直拍大腿:"外地人吧?咱们这柠檬是蘸辣椒面吃的!"
别想歪,这个玉溪不产烟,产的是"玉溪咸菜",老杨参观了一家作坊,那咸菜缸大得能把我腌进去,老板非要我尝他们祖传的"百年老卤",我战战兢兢舔了一口——咸得我当场就想跳进涪江喝水。
这名字取得太有想象力,一问才知道,是因为地形像米粒,老杨站在观景台看了半天,愣是没看出哪儿像米——倒像是谁吃剩的半拉烧饼,不过这儿的大米确实香,我连吃了三碗米饭,餐馆老板看我的眼神就像看饭桶成精。
这名字充满了集体主义精神,最体现"群力"的是他们的广场舞阵容——足足两百号人,跳得地动山摇,老杨被一个大妈拉进去跳了一段,现在全镇人民都记得有个肢体不协调的旅游博主了。
涪江和琼江在这儿交汇,本地人称之为"鸳鸯江",老杨租了条小船在江上漂,船夫指着两江交汇处说:"看,像不像奶茶里的珍珠?"——大爷您这比喻也太与时俱进了吧?
(由于篇幅限制,这里先介绍10个镇,剩下10个镇和老杨的"血泪史"请听下回分解,不过按照老杨这逛吃逛吃的速度,等写完20个镇,估计得胖成个球了,下期预告:在崇龛镇被油菜花"淹没",在塘坝镇跟鸭子赛跑,在寿桥镇寻找"长寿秘诀"...)
【老杨的旅行小贴士】
好了,今天就唠到这儿,老杨我现在满脑子都是辣椒和柠檬,得去找个不辣的角落冷静冷静,下期咱们继续潼南"镇"游记,保证比连续剧还精彩!记得关注点赞,不然我就...我就再吃一碗凉粉辣哭自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