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街溜子、旅游特种兵、以及在家躺平却心在远方的朋友们,大家好!我是你们的老杨,一个不是在旅游,就是在琢磨去哪儿旅游的博主,咱们不聊什么“诗和远方”,就来唠唠成都成华区那11条街道——没错,就是那些名字听起来像武侠小说地名的神奇地方。
府青路街道,一听就是个有文化的地方。“府”字当头,仿佛下一秒就要蹦出个穿长袍的师爷,结果你到那儿一看——满街的火锅味和嬢嬢们的麻将声,这里的“青”大概指的是年轻人熬夜后的黑眼圈,毕竟隔壁就是电子科大,学霸们的头发和睡眠都在这儿“青黄不接”。
旅游建议:适合白天假装文化人逛图书馆,晚上加入夜市撸串大军。
第一次听到“双水碾”,我脑补了一出《水浒传》里的场景:两条大河奔腾而过,中间有个巨大的碾子正在碾米,结果到了才发现,这儿最“碾”人的是早高峰的地铁站。
旅游建议:如果你喜欢体验“人挤人”的亲密感,请早7点准时出现在双水碾地铁站。
万年场,听起来像个古董市场,或者修仙小说里的门派驻地,但实际上,这里是成华区的商业中心之一,堵车程度堪比“万年等一回”,这里的夜市是真的香,从烤脑花到冰粉,吃一圈能胖三斤。
旅游建议:空腹来,扶墙走,记得带健胃消食片。
作为一个严谨的旅游博主,我认真研究了“双桥子”这个名字的由来,结果发现——桥早就没了,“子”也不知道是哪个“子”,现在的双桥子,最出名的是各种老小区和烟火气十足的街边小店。
旅游建议:适合怀旧党,拍一组“90年代成都”风格的照片。
成华区政府驻猛追湾街道,名字听起来很热血,像是随时要上演一场“警察抓小偷”,但实际上,这里最“猛追”的可能是外卖小哥的电瓶车,猛追湾的339电视塔是地标,晚上灯光一开,适合拍点“假装在东京”的网红照。
旅游建议:晚上去电视塔看夜景,白天去政府门口合个影(虽然保安可能会盯着你)。
跳蹬河,名字充满动感,仿佛人人都会轻功水上漂,但实际上,这里最“跳”的是广场舞大妈的舞步,河边散步很舒服,就是小心别被遛狗的大爷的绳子绊倒。
旅游建议:带个小板凳,坐河边看大爷大妈battle舞技。
二仙桥,一听就是修仙圣地,可惜这里没有御剑飞行的道长,只有成堆的建材市场。“二仙桥”这名字倒是火遍全网,全靠某位“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”的大爷。
旅游建议:去建材市场买个螺丝钉,然后发朋友圈:“今日修仙物资已备齐”。
保和街道,名字听着就很吉祥,像是随时能给你发个红包,这里的生活节奏慢,适合喝茶晒太阳,感受老成都的悠闲。
旅游建议:找个茶馆,点杯碧潭飘雪,假装自己是个退休老干部。
青龙街道,名字霸气,但街上既没有龙,也没有青龙偃月刀,这里的火锅店倒是很多,可能龙都被煮进锅里了。
旅游建议:晚上来吃火锅,顺便问问老板:“青龙是微辣还是特辣?”
龙潭街道,名字比青龙还唬人,结果潭里最大的生物可能是锦鲤,这里有个龙潭水乡,建筑古风,适合拍照,但别指望真能见到龙。
旅游建议:穿汉服来拍照,发朋友圈配文:“今日降服一条龙,清蒸的。”
白莲池,听起来像是个出尘脱俗的地方,但实际上,这里最“白莲”的可能是菜市场里的大白菜。
旅游建议:来这儿买点菜,回家煮火锅,毕竟成华区的精髓就是——吃!
好了,今天的“成华区街道大冒险”就到这里!我是老杨,一个致力于把旅游攻略写成段子的博主,下次见,记得点赞,不然我让猛追湾的政府来“猛追”你!(开玩笑的,他们很忙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