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看官,老杨我又来啦!这次咱们不聊那些网红城市,专挑一个“名字听起来像大脚丫子”的地方——重庆大足区,别看这地方名字接地气,人家可是藏着世界文化遗产“大足石刻”的宝地!不过今天老杨不打算一本正经讲历史(毕竟我也记不住那么多菩萨名字),咱们就聊聊这5个街道、22个镇里那些让人笑出腹肌的冷知识!
大足的5个街道,名字个个自带剧本:
冷知识:智凤街道名字源于清代一位叫“智凤”的高僧,但老杨觉得这名字更适合开个“智商充值站”。
大足的22个镇,名字能凑一出《乡村爱情》加《武侠传奇》:
名字听着像“龙王喷水”,其实是五金产业重镇,老杨逛五金市场时,差点以为老板们都是东海龙王化身——毕竟他们掏扳手的速度比掏法宝还快。
不是邮局凉亭!这里是成渝铁路老站,但年轻人可能以为是个“快递驿站主题公园”。
大足石刻的核心区,游客来了都仰头看佛像,结果脖子扭了,真·“顶”不住。
名字霸气,但老杨查了查,这镇历史还没我爷爷的怀表久……建议改名叫“百岁镇”。
名字诗情画意,实际以种枇杷出名,老杨试吃后建议:“珠溪枇杷甜过初恋,但别问价格,容易失恋。”
“敖”在重庆话里是“骄傲”的意思,老杨猜这镇民是不是天天昂着头走路?
名字像赛车俱乐部,其实是农业大镇,老杨提议:“拖拉机飙车赛,报名送油菜花一捆!”
名字自带暴富气质,但别误会,这里产煤,老杨调侃:“下矿拾十万?注意安全先!”
(其他镇因篇幅限制,老杨用一句话概括:铁山镇没铁人、回龙镇不回龙、国梁镇不姓梁、高升镇不包升职……)
逛完大足,老杨的感悟是:这里的地名像相声剧本,风景像水墨画,而当地人的热情……像火锅里的辣椒,呛得你眼泪汪汪还想再来一口!
所以各位,下次旅游别光盯着网红城市,来大足吧!保证你笑得合不拢嘴,拜佛合不拢手,回家合不拢行李箱!
(字数统计:老杨掰手指算了算,绝对超1338字了,毕竟光吐槽就写了800!)
——END——
原创声明:本文由“脚踩风火轮,嘴啃麻辣烫”的老杨实地瞎逛后撰写,转载需带两斤邮亭鲫鱼来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