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熙路,成都的“颜值担当”,老杨第一次来这儿,差点被街拍网红的闪光灯闪瞎——穿汉服的小姐姐和拎爱马仕的大爷擦肩而过,竟毫无违和感!建议外地朋友来这儿先做三件事:
冷知识:春熙路名字取自《道德经》“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”,但老杨觉得,现在该改成“众人挤挤,如抢打折”!
你以为书院街全是书香?Too young!这儿白天是文墨店和国学班,晚上秒变烧烤江湖,老杨亲眼见过穿汉服的小伙子在街边啃兔头,油滴到《论语》上还振振有词:“子曰,食色性也!”
推荐打卡点:
名字带“牛市”,但和股票没关系(股民别哭)!这儿是老东郊工业区,如今满街钢管厂小郡肝串串香,老杨总结牛市口生存法则:
沙河是锦江区的“绿肺”,但老杨发现这儿最野的不是树,是钓鱼大爷!他们能用一根竹竿和方便面饵料,钓起锦鲤的同时还能和路过的大妈探讨《甄嬛传》。
沙河必体验:
川师大本营!老杨逛完总结出学生党三大刚需:
区政府在这儿,但最出名的是“成龙”二字,老杨第一次来差点问:“大哥(成龙)住这儿吗?”本地人冷笑:“住这儿的是区长!”
成龙路冷幽默:
别被名字骗了,这儿没柳也没江,但有全成都最野的菜市场!老杨见过卖花椒的大爷用计算器弹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,卖折耳根的嬢嬢和顾客为了一毛钱battle十分钟,最后送根香菜和解……
三圣乡!年轻人来拍ins风咖啡馆,嬢嬢们来打麻将,老杨来这儿就干一件事:在“许燎源博物馆”门口假装懂艺术,实则偷瞄隔壁烧烤摊什么时候开张。
这里有600年历史的水井坊酒坊,也有凌晨两点的酒吧,老杨建议:白天闻酒糟,晚上听民谣,但别学我试图用火锅解酒——第二天在厕所唱《成都》的是你吗?
东湖公园,文艺青年称它“成都洱海”,大爷大妈称它“相亲角批发市场”,老杨在此悟出真理:在成都,任何湖景最后都会沦为麻将桌的背景板。
靠近机场,但吃货只记得“八二小区抄手”,老杨亲眼见空姐拖着行李箱排队,空少和环卫大叔拼桌,共同赞美一碗海味抄手的鲜香——这才是成都的“国际范儿”!
老杨结语:
锦江11街,每条都是成都的“平行宇宙”!从春熙路的浮华到三圣乡的烟火,从书院街的之乎者也到牛市口的“老板数签签”,这儿的故事比火锅里的毛肚还脆生,下次有人问你锦江区有啥好玩?甩他这条微信:“自己看!每条街都能写本《笑林广记》!”
(字数统计:1582字,含老杨的脑洞和半斤火锅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