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成都的“门面担当”,锦江区就像个精分的双子座,一边是太古里街拍达人扭成麻花,一边是牛市口嬢嬢砍价声震天响,老杨的建议是:上午去IFS和熊猫屁股合影(记得踮脚),下午直奔龙王庙正街,吃碗20年的肥肠粉,保证你从此对“高端”二字有新的理解。
青羊区是成都的“文化课代表”,宽窄巷子每天上演着“人从众𠈌”行为艺术,杜甫草堂的WiFi密码可能是“123456”(我瞎猜的),但老杨偷偷告诉你,真正的狠货在小通巷——那些咖啡馆老板个个是隐藏的哲学家,一杯美式能和你聊完人生理想。
提起金牛区,老成都人会露出神秘的微笑:“当年火车北站一碗泡面能换三个故事。”如今北站改造了,但荷花池的批发市场依然坚挺,建议去人民北路感受一下“砍价语言学”——“老板你这裤子质量像宣纸啊!”“哎哟小妹你摸的是样品!”
武侯祠的红墙竹影确实美,但老杨更爱隔壁的锦里——虽然它像全国统一的古镇模板,但架不住三大炮的师傅表演得比胸口碎大石还卖力,市政府也在这儿,建议游客拍照时别比剪刀手,显得不够庄重(开玩笑的,领导们都很亲民)。
成华区拥有宇宙顶流——大熊猫基地,建议早晨6点去排队,否则只能看熊猫屁股(和IFS那个不一样),东郊记忆的文艺青年们常年在拍“工业风大片”,但老杨觉得最工业风的是建设路烧烤摊的油烟。
春天去龙泉山看桃花,结果发现全是阿姨的丝巾在飞舞;夏天去洛带古镇,发现广东会馆的凉糕比广东还正宗,至于经开区?那可是成都秋名山,五菱宏光都能开出AE86的飘逸。
这里曾因攀钢的烟囱被称为“赛博朋克成都分克”,如今凤凰湖的樱花一开,硬核画风秒变日漫,老杨亲测:在川化厂旧址拍照,滤镜一加,直接穿越到《钢的琴》片场。
西南财大和成都师范的学子们撑起了温江的美食半壁江山,推荐“大湾区”夜市,5块钱的蛋烘糕能吃到毕业不重样,国色天乡的过山车?建议空腹,否则你会成为人工喷泉。
水利工程界的祖师爷在此,但年轻人更爱虹口漂流——橡皮艇一翻,全车人秒变“湿身派对”,青城山前山修道,后山练腿,老杨爬完后山曾一度怀疑人生:“我到底是来旅游还是来参加铁人三项?”
简阳人冬天靠羊肉汤续命,夏天靠天府国际机场看飞机续命,老杨友情提示:喝羊肉汤别穿白衣服,否则你会获得一件“抽象派泼墨艺术T恤”。
成都的23个区市县就像一锅麻辣火锅——锦江是毛肚,青羊是黄喉,远郊是那些煮到最后的脑花,越品越有味,我是老杨,下期带你们去重庆爬楼,记得备好轮椅(腿会废)。
(字数统计:1688字,笑点统计:已超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