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说“鬼城走一遭,活到九十九”,但名山街道早就不靠吓人吃饭了!你以为阴曹地府只有黑白无常?错!现在的鬼国神宫门口,大爷大妈跳广场舞的阵势能把牛头马面震回地府,我亲眼看见奈何桥边开着家星巴克,孟婆端着拿铁问:“加糖还是加孟婆汤?”(手动狗头)
划重点玩法:
夜游鬼城:晚上灯笼一亮,整个山崖像被泼了辣椒油,红得烫眼睛,建议组团玩“捉鬼”,保证比密室逃脱刺激——毕竟这里的“NPC”可是千年老戏骨。
麻辣鸡挑战:本地人用“鬼城麻辣鸡”证明自己阳气足,我啃了三块后喷火的架势,把隔壁小孩吓得直喊“火鬼来了”!
这地方牛到什么程度?长江拐弯都得给它敬根烟!码头边的渔船凌晨三点就开始“哐当哐当”演打击乐,我蹲在岸边嗦碗小面,看万吨货轮像胖企鹅一样摇摇晃晃过闸——比看IMAX大片还带劲。
夏天这里温度能比主城低10℃,重庆人拖家带口来避暑,帐篷扎得比地府里的冤魂还密,我在草场骑马时,那匹矮脚马居然对着我的自拍杆翻白眼,果然“马善被人骑”…
他们的漂流广告词是“湿身不湿命”,我信了邪去玩,结果皮划艇在漩涡里转了十八个圈,上岸时晕得给岸边水牛鞠了一躬,老乡哈哈大笑:“这叫龙河滚筒洗衣机!”
满山的脆李树结的果子甜过初恋,我偷摘一颗被老乡逮到,结果人家塞给我一布袋:“多拿点!你们城里人吃的那叫水果吗?那叫水果味橡皮!”(扎心了老铁)
海拔1600米的高山平原,春天油菜花开得像给大地刷了层金漆,我在观景台拍照时,一阵妖风掀飞了我的帽子,老乡淡定道:“别追啦,去年张大爷的假发现在还在湖北飘着呢!”
在包鸾镇学唢呐:师傅说“吹响就算入门”,我憋出个屁响,师傅沉默半晌:“要不…你还是去隔壁学敲锣?”
暨龙镇观星翻车:说好带妹子看银河,结果暴雨倾盆,两人缩在牛棚里听了一夜《二泉映月》版牛打嗝。
三元镇赶场奇遇:看见卖“鬼城特产”的摊子,凑近一看——义乌小商品市场同款发光骷髅头,老板还理直气壮:“心诚则灵嘛!”
交通玄学:县城到乡镇的中巴车永远在播《最炫民族风》,建议自备耳塞和晕车药。
美食红灯区:除了麻辣鸡,社坛镇的灰豆腐、树人镇的腊排骨都是暗黑料理界翘楚——吃前默念三遍“我是重庆人”。
方言buff:听到“哈板儿”是在夸你可爱,“宝器”是称赞你聪明(才怪)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:丰都这地方啊,白天活人逛鬼城嘻嘻哈哈,晚上死人看活人热热闹闹,啥子阴阳两界?在火锅沸腾的烟雾里,大家都是红尘饿鬼!(嗝~)
(全文共计1288字,老杨已累成“鬼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