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都 > 正文

老杨爆笑逛简阳,16街21镇吃遍川味,笑到扶墙!

大家好,我是老杨! 一个立志用脚丈量地球、用嘴吃垮美食街的旅游博主,今天咱们要聊的地方,是四川简阳——一个名字听起来很“简单”,但实际上复杂到让人头皮发麻的县级市,为啥?因为它有16个街道、21个镇,光是把名字念完就能练出一口流利的川普!

不过别慌,老杨我花了三天三夜(其实是边吃火锅边查资料),终于搞懂了简阳的“地盘分布”,咱们就用“吃货+段子手”的视角,扒一扒简阳那些让人笑出腹肌的冷知识!


第一章:简阳的街道,名字比绕口令还上头

简阳的16个街道,名字一个比一个魔性:射洪坝、赤水、石盘、养马、贾家、石板凳…… 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玩“四川地名连连看”!

  • 射洪坝街道:第一次听这名字,我以为是“射箭冠军的故乡”,结果本地人告诉我:“坝”在四川话里是“平地”的意思,这里以前是射洪河边的一片坝子,好吧,是我武侠小说看多了……
  • 石板凳街道:这名字简直自带画面感!我脑补了一群老大爷坐在石板凳上喝茶摆龙门阵的场景,结果去了才发现,这里最出名的是羊肉汤,板凳?早被吃货们坐塌了!
  • 养马街道:别误会,这里不养马,而是个工业重镇,但老杨建议改名叫“养胃街道”,因为附近的海底捞火锅发源地就在简阳,吃货来了根本不想走!

冷知识:简阳的街道名大多和地理、历史有关,比如三岔街道因地处三条路交汇处得名,草池街道以前真是个大草塘,但老杨觉得,这些名字要是组合起来,能写一部《四川版权力的游戏》:

“赤水大军攻打石盘关,贾家在养马屯兵,石板凳上的谋士献计——不如先去射洪坝吃碗羊肉汤?”


第二章:21个镇,每个都是“戏精”

如果说街道是简阳的“城市担当”,那21个镇就是“乡村喜剧天团”,从三星镇(不是手机那个)到雷家镇(也没有雷神),每个镇都能让你笑到打鸣。

三星镇:和手机无关,和泡菜有关

听到“三星”,我第一反应是摸口袋看手机还在不,结果本地人翻了个白眼:“我们这儿的三星,是‘山、水、田’三颗星!”
这里的泡菜是一绝,老杨尝了一口,酸辣爽脆,直接下单买了十斤寄回家,建议改名叫“下饭镇”!

老杨爆笑逛简阳,16街21镇吃遍川味,笑到扶墙!

镇金镇:名字最“壕”,实则很朴实

“镇金”听起来像藏着金矿,其实是因为古代这里有座“镇金桥”,现在最值钱的是柑橘,皮薄肉甜,老杨边吃边感慨:“这哪是橘子,明明是甜味炸弹!”

武庙镇:没有武林高手,但有武大郎烧饼

作为《水浒传》十级学者,老杨兴奋地冲去武庙镇找“武松故居”,结果发现——这里只有一座关帝庙。
街边的军屯锅盔救了场,酥脆掉渣,一口下去,什么武林梦都忘了。

雷家镇:雷神没来,雷笋管够

我问村民:“这儿是不是雷神的后裔?”村民指了指山上的雷笋:“雷没有,笋子要多少有多少!”
雷家镇的雷笋炒腊肉,鲜嫩脆爽,老杨吃了三碗饭,最后扶墙出的餐馆。


第三章:简阳必吃榜,不吃等于白来

说到简阳,怎么能不提吃的?以下是老杨用体重换来的美食红黑榜(放心,全是红的):

  1. 简阳羊肉汤
    用本地大耳羊熬制,汤白肉嫩,蘸辣椒面香到灵魂出窍!秘诀是要配一碗泡菜,酸辣解腻,冬天喝一口能暖到脚趾头。

  2. 海底捞火锅
    没错!全国连锁的海底捞,发源地就在简阳,老杨去总店朝圣,发现服务员比别处更热情,差点给我唱生日歌(那天并不是我生日)。

  3. 石桥挂面
    石桥镇的挂面细如发丝,煮久了也不烂,老杨买了一箱回家,现在全家人都叫我“面条代购”。

  4. 董家埂油茶
    董家埂镇的油茶,用米糊+馓子+辣椒油,早餐来一碗,精神一整天,缺点是容易吃撑,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。


第四章:老杨的“踩坑”忠告

  1. 别在夏天中午逛射洪坝
    那里树荫少,老杨差点被晒成“射洪坝烤肉”,建议早晚去,顺便看夜景。

  2. 石板凳街道真的没板凳
    别像我一样傻乎乎地问“板凳在哪儿”,会被嘲笑。

  3. 吃羊肉汤别穿白衣服
    别问我为什么知道……


简阳,一个让人笑饱吃撑的地方

简阳的街道和镇子,名字搞笑,风景耐看,食物更是一绝,老杨在这里待了一周,胖了五斤,笑了八十次,手机相册全是美食和路牌。

最后送大家一句真理:“在简阳,导航可以失灵,但胃不能放假!”

(字数统计:1896字,不含标题,老杨已撑到需要健胃消食片……)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