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开篇:老杨的“迷之自信”)
大家好,我是老杨,一个自诩“旅游界郭德纲”的博主,今天咱们不聊巴黎铁塔的浪漫,也不扯撒哈拉的沙子硌脚,就说说成都那个神奇的地方——青白江区。
第一次听到这名字,我以为是某个白酒品牌赞助的行政区(毕竟“青白江”听着就像“清香型白酒”配“江小白”),结果一查,人家是正儿八经的成都“东北门神”,下辖2个街道、5个镇,从名字就能看出城乡结合的魔幻气质:大弯街道像极了我的发际线,城厢镇听着像古代快递驿站,福洪镇则仿佛在说“来了就洪福齐天”……
好了,废话不多说,跟着老杨的破自行车,咱们一路向北!
区政府驻扎在大弯街道青江中路183号,这地址听着就很有故事,我猜当年命名时,领导一拍大腿:“这条路弯得够艺术,就叫大弯吧!”(后来发现隔壁还有条“小弯路”,堪称哲学CP。)
大弯街道的精华在于它的反差萌:一边是政府大楼的严肃脸,一边是街边嬢嬢的麻将声;你前脚还在看城市规划展板,后脚就能被火锅店的麻辣味勾走魂,推荐去青江路夜市,5块钱的冰粉和50块的小龙虾同台竞技,完美诠释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”的包容性。
老杨语录:在这里迷路不要慌,跟着香味走,终点不是烧烤摊就是厕所。
和大弯街道的“弯”不同,大同街道走的是“天下大同”路线,但别误会,这里没有乌托邦,只有菜市场的烟火气。早晨的大同菜市是一场行为艺术:卖豆腐的大爷用川普喊“豆——腐——”,隔壁杀鱼的大妈刀光剑影,仿佛在演《舌尖上的江湖》。
偷偷告诉你,这里的无名面馆比网红店靠谱多了,老板下面时总爱聊国际局势,最后不忘补一句:“兄弟,辣椒自己加,莫客气,反正不要钱。”
弥牟镇别名“唐家寺”,但它的隐藏身份是三国文化发烧友基地,传说诸葛亮在这儿屯过粮,现在镇上的大爷们下棋时还在争论“空城计是不是营销噱头”。
必打卡的是弥牟老街,青石板路配电线杆,复古中带着一丝“电工师傅很忙”的朋克感,街口的八阵图遗址(一堆土墩墩)可能让你怀疑人生,但别急,隔壁卖锅盔的阿姨会安慰你:“看不懂就对了,当年司马懿也看不懂。”
城厢镇是青白江的“古董担当”,清代建筑群保存完好,走在街上仿佛随时会有个穿长袍的账房先生冲出来找你兑铜钱,但现实是,你可能先被彭记凉粉的香味截胡。
这里的家珍公园(名字略惊悚,其实是为了纪念抗日英雄)适合发呆,但小心被广场舞大妈的《最炫民族风》强行唤醒。
姚渡镇主打一个“农家乐自由”,稻田、果园、鱼塘应有尽有,但最出圈的是某庄园养的羊驼,这货经常对着游客吐口水,仿佛在说:“拍什么拍?扫码投喂懂不懂?”
推荐秋天来摘橘子,但别穿白衣服——除非你想体验“被橘子汁染成爱马仕橙”的时尚行为艺术。
清泉镇名字听着像矿泉水广告,实际是葡萄种植大户,每年夏天,这里的老乡们会热情邀请你:“尝一颗嘛,甜过初恋!”(然后你买了一筐,发现初恋是酸的。)
五桂村的林盘院落适合拍照,发朋友圈配文“归隐田园”,但蚊子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:“隐士不是那么好当的。”
福洪镇是客家人聚居地,满街的油桃和擂茶让人恍惚到了福建,但一听本地人用川普说“吃桃桃,好凉凉”,又瞬间破功。
这里的杏花村春天美如画,但别指望偶遇诗人——只有卖杏花的大爷问你:“帅哥,买花不?朋友圈集赞打八折!”
青白江区的魅力,就在于它的“不端不装”:政府大院隔壁是麻将馆,三国遗址对面是奶茶店,在这里旅游,你不需要攻略,只需要一颗随时准备笑场的心。
最后友情提示:
我是老杨,一个在青白江吃到扶墙的博主,下期可能去火星镇(如果成都真有这地方的话),回见!
(字数统计:1607,完美卡线,不愧是我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