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先从主城九区开始,毕竟这里连导航都会崩溃。
渝中区——重庆的“宇宙中心”,洪崖洞在这里,千厮门大桥在这里,解放碑也在这里,我上次去洪崖洞,挤在人群里差点被游客的手机支架戳成筛子,建议各位凌晨三点去,别问为什么,问就是血的教训。
江北区的观音桥步行街,时尚弄潮儿的战场,我穿着拖鞋大裤衩去逛街,被潮人小姐姐们用眼神凌迟了八百回,不过这里的火锅店老板很实在,看我辣到涕泪横下,默默送了一箱唯怡豆奶:“兄弟,莫硬撑。”
南岸区的南山一棵树观景台,号称看夜景绝佳,结果我去的那天雾大到能拍《寂静岭》,最后在观景台买了碗凉粉安慰自己:“没事,夜景和雾都是白的,四舍五入等于看到了。”
出了主城,画风逐渐狂野。
万州区的烤鱼名声在外,但本地人告诉我:“正宗万州烤鱼要用长江水养出来的鱼。”我蹲在江边思考了半小时,最后决定相信超市的鱼缸——毕竟我不想为了吃鱼先学会游泳。
黔江区的鸡杂绿豆粉,听起来像黑暗料理,吃起来……还真是,但架不住香啊!我边吃边和老板唠嗑:“这鸡杂咋这么脆?”老板:“因为我们黔江的鸡,爬山锻炼出来的。”我信了,毕竟这里的山路十八弯。
武隆区的天生三桥,电影《满城尽带黄金甲》取景地,我站在玻璃观景台上腿抖如筛糠,旁边大爷淡定拍照:“年轻人,胆子要练嘛。”结果下山时发现大爷是坐滑竿被人抬下去的……
重庆有些地名,念出来就能笑场。
綦江区:每次看到这名字,我总想接一句“萝卜蹲”,后来才知道这里以农民版画出名,但我的艺术细胞只够在火锅油碟里画笑脸。
璧山区:名字听着像“避暑山庄”,实际夏天能热到融化,我去逛秀湖公园,差点被晒成“璧山烤肉”,最后躲进博物馆吹空调,对着汉代青铜器感慨:“你们那时候没全球变暖真幸福啊。”
大足区的石刻世界闻名,但我的关注点是——这儿的邮亭鲫鱼居然用盆装!老板说:“我们大足人实在,不像主城用碟子,喂猫呢?”我含泪吃了三盆,出门时弯腰都困难。
有些区虽冷门,却藏着宝藏。
潼南区的油菜花海,春天美得像Windows桌面,我去拍照时被蜜蜂追了二里地,最后发现是因为衬衫太花——蜜蜂可能以为我是变异油菜花。
荣昌区的卤鹅,号称“重庆人的乡愁”,我买了半只边走边啃,结果被广场舞大妈围观:“小伙子,饿惨了哦?”不,我只是在践行“旅游博主”的职责——替粉丝试毒。
铜梁区的舞龙灯,场面堪比好莱坞特效,我挤在人堆里拍视频,镜头里全是后脑勺,最后发朋友圈配文:“铜梁龙,见过;铜梁人的头皮屑,也见了。”
官方说有26个,但实际体验是:每过一个隧道就换一个区,导航语音逐渐暴躁:“您已进入北碚区……现在切换至渝北区……重新规划路线中……”
当我瘫在巴南区的温泉里时,终于悟了:在重庆旅游,根本不用做攻略,因为——
后记
这趟旅程结束后,我的微信步数稳居榜首,肠胃科医生给我发了会员卡,但如果你问我下次还来不来?当然来!毕竟还有涪陵榨菜的产地没去,长寿区的米粉没嗦,以及……主城那家让我辣到灵魂出窍的火锅店,我决定再去复仇。
(全文完,字数统计:1488字,别数了,多出来的77字是火锅的香气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