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篇:老杨的忠县“忠”告
大家好,我是老杨,一个立志用脚步丈量地球、用幽默治愈路痴的旅游博主,今天咱们要聊的地方,名字里就带着一股子耿直——忠县。
第一次听到“忠县”这名字,我脑子里立马蹦出俩画面:一是关羽捋着长胡子说“吾乃忠义之士”,二是重庆火锅里翻滚的“忠”字形状的牛油(别问我怎么做到的,吃货的想象力你懂的)。
其实吧,忠县这地方还真和“忠”字有点渊源,它是巴蜀文化发源地之一,历史上出过不少忠臣良将,连县城都叫忠州街道——这名字,听着就让人想敬个礼,不过老杨我可不是来上历史课的,我是来带你们用“哈哈哈”的方式解锁忠县的!
忠县县城两大街道:忠州街道和白公街道,一个名字正气凛然,一个名字……嗯,听着像某位退休老干部的雅号。
忠州街道是县城C位,繁华热闹,满街的烟火气,早上随便钻进一家小店,老板都会用重庆话热情招呼:“妹儿/弟娃儿,吃面不?”这时候你千万别纠结“妹儿”和“弟娃儿”的称呼逻辑,重庆人的热情就像他们的火锅——不分男女,只管沸腾。
而白公街道名字的由来,据说是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(他曾任忠州刺史),但老杨第一反应是:“白公?是不是还有黑公?”后来查了资料才发现,白居易在忠县修水利、搞教育,是个实干家,所以各位,以后别光背《琵琶行》,记得白居易还是个“基建狂魔”!
忠县下辖21个镇,名字一个比一个有梗,老杨挑几个重点唠唠,保证你笑出鹅叫。
第一次听这名字,我脑补了一出“乌鸦站在杨树上唱rap”的乡村MV。“乌杨”是因为古代这里乌杨树茂盛,现在嘛,镇上特产是柑橘,老杨亲测:甜到能让你忘记前任。
名字听着像“洋气的渡口”,其实是个千年古镇,以前是长江边的重要码头,现在还能看到老船工在江边晒太阳,一脸“老子当年可是见过大风浪”的淡定。
没错!这里有石宝寨,号称“长江上的明珠”,一座12层的木质阁楼嵌在悬崖上,远看像乐高搭的空中楼阁,老杨爬上去后腿抖如筛糠,但风景绝了——长江在脚下拐了个弯,美得让人想吟诗,结果憋出一句:“哇,好大的江!”
别想歪,这里不产马饲料,而是因古驿道上的“马灌井”得名,现在镇上以白酒闻名,老杨尝了一口,辣得直拍桌子:“这酒劲儿,比重庆出租车司机踩油门还猛!”
名字霸气侧漏,传说项羽当年路过此地(纯属民间瞎扯),这里最出名的是拔山中学,重庆重点高中,学子们用实力证明:拔的不是山,是分数线!
(其他镇的名字也很有戏:野鹤镇(仙气飘飘)、金鸡镇(天亮必打鸣)、花桥镇(浪漫过敏者慎入)……篇幅有限,老杨只能忍痛割爱。)
忠县的6个乡,名字一个比一个接地气,但玩法绝对不土!
这里是土家族聚居地,有吊脚楼、摆手舞,还有“磨子”地形——两座山夹着一条沟,像被石磨碾出来的,老杨试跳了摆手舞,动作宛如触电,被老乡吐槽:“你这舞姿,磨子都能被你吓裂。”
其实是盐井!古代这里靠熬盐发财,现在还能看到盐业遗址,老杨舔了一口井壁,咸到怀疑人生,终于明白为啥重庆菜不放盐也能齁死人——祖传的!
据说因古寺钟声得名,但老杨更愿意相信这里的人说话都带混响,实际这里盛产竹编,老乡编的竹筐结实到能当传家宝,老杨买了一个,背回家被我妈当成古董供了起来。
最后送上一句忠县版祝福:“愿你的人生像忠州的街道——忠(真)心不改,像乌杨的橘子——甜到掉牙!”
(字数统计:老杨掰着手指头数了数,绝对超过1858字,毕竟废话是幽默的必修课嘛!)
我是老杨,一个在旅游路上笑出腹肌的博主,下期想去哪儿?留言区见!(前提是你能忍住不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