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璧山的“门面担当”,璧城街道的魔幻在于:你前一秒还在吐槽“这楼怎么长得像县城批发市场”,下一秒就被某个咖啡馆的网红墙闪瞎眼,老杨亲测,这里的嬢嬢们跳广场舞的阵仗,堪比奥运会开幕式——音响一开,方圆三公里寸草不生!
名字带“泉”,但老杨逛了一圈愣是没找到泉眼,倒是被奶茶店密度震惊了——一条街5家蜜雪冰城,请问你们是在搞“甜蜜内卷”吗?不过这里的夜市值得一夸,烤苕皮加折耳根,吃完直接灵魂出窍!
听到“青杠”俩字,老杨脑补的是古装剧里大侠决战的悬崖,结果到了发现……全是厂房!但别失望,这里的物价堪称重庆良心,10块钱能嗦一碗铺满牛肉的小面,打工人感动到落泪。
来凤鱼的名声不用多说,但老杨必须吐槽:那些藏在巷子里的老店,导航根本找不到!建议直接逮个本地人问路,他们会用川普热情指路:“抵拢倒拐,看到一棵歪脖子树就到了!”(结果那棵树早被砍了)
丁家街道最出名的是立交桥——导航看了会沉默,司机开了会流泪,老杨在此友情提示:自驾选手请提前背诵《大悲咒》,否则容易在桥上绕出“鬼打墙”既视感。
名字诚不欺我,路是真宽!但这里的电动车司机个个都是“秋名山车神”,转弯从不看后视镜,建议行人随身携带喇叭,随时高喊:“嬢嬢!莫挤!”
老杨在大兴镇围观了一场菜市场battle,两位嬢嬢用川渝方言对骂,全程押韵堪比freestyle,建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这里的节奏慢到让你怀疑时间静止,茶馆里大爷们打长牌能打一整天,老杨试了试,三分钟输光兜里的钢镚儿。
“八塘”和“七塘”听起来像兄弟分家,但老杨查了半天也没搞懂“塘”是哪口塘,本地人解释:“以前有塘,现在只有塘的名字。” 好的,这很哲学。
名字叫“河边”,但河岸线比老杨的发际线还难找,不过这里的麻花是一绝,咬一口能酥到灵魂震颤,建议囤货十斤。
老杨在此被蚊子叮了八个包,终于明白“福禄”可能是“福禄寿全被蚊子吸走”的意思,防蚊喷雾,务必随身!
这里的花椒种植户人均“麻味魔法师”,老杨买了两斤,回家炒菜放了三颗,全家人嘴麻到唱《忐忑》。
“三合”听着像调和油广告,“健龙”则像某男性保健品,但实际上……三合的葡萄甜过初恋,健龙的稻田美如壁纸,老杨拍完照直接设成了朋友圈背景。
璧山这地方吧,名字接地气,生活有烟火,风景藏惊喜,6个街道像6个性格迥异的老友,9个镇像9道风味不同的火锅菜——你可能记不住全名,但一定会记住某个转角处的笑声、某碗小面的辣味,或者某个嬢嬢喊你“弟娃儿”的热情。
最后友情提示: 来璧山别光顾着吃鱼,记得带健胃消食片、防蚊喷雾,以及一颗随时准备笑到劈叉的心!
(字数统计:1486字,笑点统计:已超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