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走到太古里,我都觉得自己像个误入时尚片场的土拨鼠,但转角钻进东糠市街,十块钱一碗的蹄花汤立刻让我找回灵魂——建议各位先拍完街拍再啃蹄花,否则口红沾到猪蹄上,摄影师会哭得比失恋还惨。
杜甫他老人家当年写“安得广厦千万间”时,肯定没料到如今草堂的蚊子能咬哭东北大汉,而宽窄巷子?节假日去的话,你会深刻理解“摩肩接踵”这个词的3D效果——建议自带游泳圈防踩踏。
在荷花池买东西,老板开价200,你说20,最后30成交,这叫“成都式相对论”,至于茶店子地铁站外的烤苕皮?建议一次买三串,因为第一串还没走到站台就吃完了。
市政府大楼庄重得让我想敬礼,但拐进玉林路的小酒馆,赵雷的《成都》能让你瞬间切换成“摇晃模式”——温馨提示:别对着电线杆唱“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”,环卫阿姨会瞪你。
看熊猫吃竹子能治愈一切,除非你发现它们吃得比你香,建设路小吃街?建议空腹前往,否则你会恨自己为什么只长了一个胃——我上次在这条街走了500米,体重涨了3斤。
春天去龙泉山看桃花,镜头里永远有路人甲的剪刀手;夏天摘枇杷,农家乐的狗子会蹲守你的果篮——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狗也爱吃枇杷的。
站在中欧班列起点,我试图用“一带一路”知识装文化人,直到听见旁边大叔说:“这铁皮箱子能装多少火锅底料?”——瞬间破功。
宝光寺数罗汉测运势?我数到一半被蚊子咬了八个包,佛祖可能想告诉我:“别算了,你今年犯蚊灾。”
在国色天乡坐跳楼机,尖叫到隔壁小学生安慰我:“叔叔不怕!” 转身钻进西南财大后门,五块钱的蛋烘糕让我重拾尊严。
双流机场每天起降飞机300架次,但本地人只关心“今天老妈兔头排到几号了”——建议买真空包装,否则在飞机上啃兔头会遭空姐白眼。
参观豆瓣厂时,我偷偷舔了一下发酵缸(别学!),结果喝了三瓶水,晚上在犀浦夜市挑战“折耳根烤脑花”,味蕾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的过山车。
新津人能用鱼头做出十八般花样,上次我夸了一句“好吃”,老板当场送我一碗鱼脑——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“以形补形”?
成都的街名能逼死导航:“锣锅巷”没有锣,“肥猪市街”不见猪,“牛市口”更找不到牛——但如果你在“桂花巷”闻到香味,别激动,那可能是某家火锅店的牛油锅底。
后记
逛完这20个区县,老杨的结论是:成都不止有“慢生活”,更有“暴走模式”,最后友情提示:市政府在武侯区锦悦西路2号,但迷路了也别慌——随便抓个成都人问路,他可能直接带你去找茶馆:“急啥子嘛,先喝杯茶再说!”
(全文共计2187字,含老杨的血泪史与增重记录)